撰文者:鄒倫 博士
社團法人台灣循環經濟與創新轉型協會 理事長
從歐盟經驗來看,推動循環經濟,規範並不是主要障礙,代表政府主導的空間有限,但的確仍有幾個關鍵議題需要克服,包括固著於線性的生產消費、可循環產品市場競爭力不足、市場無法反映資源真實價值、相關資訊不足及循環經濟需要的專業人力不足等。
- 固著於線性的生產消費
工業革命後的大量生產模式,確實提升了人民物質生活的水準,但亦造成原物料的大量消耗。一直到20世紀後半期,才使一部分的人警覺到地球的資源有限,促使公部門重視資源回收再利用,但線性的生產模式及不斷購買新產品的消費習慣,仍是主流。轉變成循環經濟模式仍待努力。
- 可循環產品市場競爭力不足
消費者在選購產品或服務時,主要考量的仍是價格及品質,而可循環產品基於各項因素,於價格具競爭力時,可能品質不佳;反之,品質需要維持時,成本上升。即便價格及品質均具備競爭力,消費者的信心仍有可能不足,其他包括法規的限制等各項複雜因素,也會使生產者裹足不前。
- 市場無法反映資源真實價值
環境成本及天然資源的價值長期被低估,從早期列強殖民主義之目的之一即是取得便宜的原物料,到近代全球化、自由化,使全球大企業更方便取得環境及資源成本最低的資源(原物料),而消費者亦不在意環境的破壞及資源的損耗,此可從公部門推動綠色GDP的成效有限看出端倪。當然愈來愈多民眾重視此現象並對大企業施壓,是好的趨勢,但市場能真實反應環境質損及資源折耗,仍需一段時間。
- 相關資訊不足
循環經濟中資源的範疇很廣泛,包括可再生及不可再生的物質(material),水資源、能源、土地、生物多樣性,以及環境受體(空、水、土、氣候),要有完整的資料並提供給所有利害關係者(stakeholders)關心的資訊,是相當困難的任務,公部門及私部門需通力合作才有可能逐步完成。
- 循環經濟需要的專業人力不足
推動循環經濟需要從各方面著手,產業界需要產品綠色設計及綠色生產的專業能力;經濟背景的人可以提供最完整及正確的數據說服消費者,並提出更多創新的商業模式;系統專家可納入技術面、經濟面、法制面的因素,綜整出更合理及可行的循環經濟體系。如何吸引各種領域的專業人才加入一起推動,是循環經濟成功與否的關鍵。
圖片來源:Pexels免費圖片